百度 4、有医疗。

央广网深圳7月16日消息(记者 常迪)7月15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南山区南山街道正式启动深圳市街道综合执法队伍占道经营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的首场活动。据了解,此次培训的目的是整治占道经营乱象,推动摊贩经营场所规范化治理,全面提升基层执法专业化水平。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南山街道供图)

据介绍,南山街道作为中央社工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探索新路径,率先实践摊贩场所科学管理,本次首训也标志着深圳市系统化、规范化推进占道经营治理迈出关键一步。

“四维驱动”重塑治理生态

据了解,南山街道创新以“四维驱动”破解占道经营顽疾,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治理”的转型升级。同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居民议事会”为平台,建立“1+5+N”多元主体民主协商机制和“七步”议事流程。短短3个月,街道科学建成13个规范摊贩经营场所,引导百余家流动摊贩入驻,解决原街道六成流动摊贩规范化经营问题。

街道还活用“现代活力小区”经验,探索摊贩场所划定和管理“十步法”,通过居民议事凝聚共识,改变政府单方决定引发的投诉痛点,配套《摊贩经营场所管理细则》,实现“精细管理”。同时,构建“政府引导+公益运营+摊贩自治+执法保障+社会监督”共建体系,执法“疏堵结合”,重拳治理占道乱象,今年5月以来街道开展专项行动近60次,6月底基本实现“清零”。此外,街道还联合市、区建立“烟火巷+无人机”智慧系统,通过“定点清除+巡逻即清+重点值守”让违规摊点无处可藏。

“三大转变”见证治理跃迁

据南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的实践带来“三大转变”,凸显治理成果的民生温度。

首先是从“马路游击”到“安心港湾”的转变。统一准入标准和透明规则推动摊贩从“抢地盘”转向“比服务”“拼特色”,共建“良性生态”,不仅解决占道经营问题,还为摊贩创造了可持续生计环境。

其次是从“闹心投诉”到“舒心打卡”的转变。规范化管理解决道路拥挤问题,投诉量断崖式下降。同时,特色夜市等新业态保留“城市烟火气”,注入文化活动,实现“市容”与“繁荣”双赢。

最后是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的转变。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专班,实现“城管+公安+交警”联动,信息共享、责任共担,终结“城管独角戏”。另一方面,拓展社会参与,居民从“避之不及”到“乐享其中”,形成“问题共商、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良性生态。

据悉,未来南山街道将聚焦“三大方面”,致力打造摊贩治理的全市标杆。一是“疏堵并举”聚共识,依据“疏与堵、法治与自治、有序与活力相结合”的原则,动态平衡促治理;二是“自治升级”赋权责,协商议事畅渠道,通过“1+5+N”机制持续优化摊贩代表参与,确保政策接地气、执行有温度;三是“智慧引领”强赋能,数据支撑提质效,确保长效管理,为全市摊贩治理注入“智慧基因”。

编辑:荣冀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